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夏令营非暑假标配 假期安排应由自己做主

1天9小时读经、10天背熟一册英语教材、30天让你速成“特种兵”……据《新民晚报》报道,暑假开始后,上海至少有数十家青少年夏令营相继开营。然而,各种收费不菲的奇葩营背后隐含着不少水分和猫腻,而且大多又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。(《中国教育报》7月20日)

市场大了,什么样的夏令营都有,像这种奇葩夏令营却也能收到学生。可这些夏令营真的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规律吗,真的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促进作用吗?

答案显然让人怀疑。夏令营之所以收费昂贵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参加,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,一切学习皆以考试为最高目标,家长们不愿放过任何让孩子学习的机会,不浪费任何时间让孩子努力再努力。

但更直接的,是这些夏令营迎合了家长急功近利和相互攀比的心态,30天成为“特种兵”,好像读了这些书,参加了夏令营的活动,孩子会变成“超人”。有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夏令营,是因为心中相互攀比,别人家的孩子去,自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下。家长缺乏理性的判断,让不健康的心理牵着鼻子走,结果只能是浪费钱财不说,还有可能给孩子养成不健康的学习习惯。1天读经9小时,10天背熟一册英语教材,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很难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。阅读经典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气质,尤其在当下倡导全民阅读经典的时代,读经当然是好的,但全然不顾学生学习规律的背诵,不仅枯燥,也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。

并且,目前夏令营一般处于管理模糊的状态,大多数夏令营要价不菲,但实际上,并非物有所值。夏令营的机构资质、培训内容设计、师资水平等等,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衡量。比如有的夏令营组织的国际游学项目,旅游占据了大部分行程,“游”跟“学”本末倒置。还有的感恩励志环节,孩子嗓子都喊哑了,活动设计不分孩子年龄和性格特征,并不能起到发展孩子性格的作用。

孩子参加夏令营是为了体验和学习跟学校里不同的东西,应该是作为补充教育存在的,而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续。笔者认为,暑假是学生们难得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,最好是利用这段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,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,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。这些事情看起来与学习没有关系,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是“无用功”,但很多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,恰恰有无用之大用,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发挥巨大的价值。

[责编:梁斌]